9月2日,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主办的“行走自贸区(四川站)”网络主题活动云座谈上,成都市商务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,中国(四川)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(兼)朱容介绍,截至到今年8月底,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累计注册企业13万余家,注册资本1.9万亿元,其中外商投资企业 1568家,注册资本1292亿元。
据了解,自2017年4月1日正式挂牌以来,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坚持“大胆试、大胆闯、自主改”,围绕产业发展过程的“堵点、痛点、难点”,自主开展改革创新,不断提升对企业的吸引力。
截至目前,地方事权改革全面完成,一批创新成果向全国推广。《总体方案》明确的155项改革试验任务除3项属于中央事权外,已完成152项,实施率达98.1%。探索形成430余项改革实践案例,其中,“多式联运‘一单制’”等12项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或学习借鉴,落地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、境内飞机发动机保税维修、“安智贸”试点等国家级政策举措。
其中,天府新区成都片区保税物流中心(B型)封关运行;双流国际机场进口肉类和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、青白江陆运进口粮食指定口岸验收并投运。截至到今年8月底,成都自贸试验区累计注册企业13万余家,注册资本1.9万亿元,其中外商投资企业 1568家,注册资本1292亿元。2019年成都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数利用外资实际到位增速、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排名均居第三批自贸试验区首位。
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。例如在开办企业方面,通过综合服务窗口、“一窗通”平台,开办手续压缩50%,时间压缩40%;办理建筑许可方面,通过取消、合并一系列审批事项,整体办结周期缩短近30%;登记财产方面,通过微信公众号开通网签预审、税务预审等功能,后续交易登记申请及税务缴纳实现一窗受理,使审批时间缩减70%。积极加大协同改革,释放制度红利,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发展。通过延伸协同开放通道和搭建交流合作平台,积极建立产业合作机制,有效地推动了辐射范围的扩大和制度创新红利的释放。
值得一提的是,成都区域通过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、增强金融服务功能、加快发展新兴金融业态、积极探索金融风险监管方式等多项举措,形成了面向全球市场的金融体系,为成都市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贡献了坚实力量。
数据显示,目前,成都全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及中介服务机构2750余家,居中西部城市前列。据中国(深圳)综合开发研究院与英国智库Z/Yen集团于2020年5月共同发布的《第2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》显示,成都在全球金融中心百强排行榜中排名全球第74位,中国内地排名第5位。截至今年6月末,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4.31万亿元,本外币贷款余额3.92万亿元,分别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六、第七。
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
你好,手机号提交成功!
工作人员随后会跟你联系,请保持手机号通畅。